在設備狀態監測、故障診斷與預防性維護中,便攜式振動測試儀能快速捕捉旋轉機械(如電機、風機、泵、齒輪箱)的振動信號,為判斷軸承磨損、轉子不平衡、軸不對中等故障提供關鍵依據。其小巧便攜、操作簡便的特點廣受現場工程師青睞。然而,若使用不當,易導致數據失真,誤判設備狀態。掌握便攜式振動測試儀的科學使用方法,是發揮其效能的核心。

一、使用前準備
先檢查儀器電量,確保電池充足。確認傳感器(通常為壓電式加速度計)完好無損,磁座或探針安裝牢固。根據測量需求選擇合適的量程(如0-10g、0-100m/s2)和頻率范圍(如10Hz-1kHz),避免信號飽和或丟失高頻成分。
二、測點選擇
測點應選在設備振動最直接、最敏感的位置,通常是軸承座的水平、垂直和軸向三個方向。確保測點表面清潔、平整、無油漆或銹蝕,以保證傳感器與設備良好接觸。對于高速或精密設備,建議設置固定測量標記,確保每次測量位置一致,提升數據可比性。
三、傳感器安裝
優先使用磁性底座吸附,確保吸附力足夠,避免滑動。若表面不平或非鐵磁材料,可使用蜂蠟、螺栓固定或手持探針。手持測量時,應保持探針垂直于測點,用力均勻穩定,避免人為抖動引入噪聲。
四、參數設置與數據采集
通頻值測量:快速評估整體振動烈度,判斷是否超標(參照ISO 10816標準);
頻譜分析:識別特征頻率(如轉頻、軸承故障頻率),精確定位故障類型;
波形分析:觀察沖擊信號,適用于早期軸承損傷檢測。
每次測量時間應足夠長(建議5-10秒),確保信號穩定。
五、數據記錄與分析
及時記錄測量位置、設備工況(轉速、負載)、環境溫度等信息。對比歷史數據或同類設備,判斷趨勢變化。發現異常值應重復測量確認,避免偶發干擾。